《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History ofChinese Philosophy
课程编码:23A02040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4 上机:0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教材:
《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
《中国哲学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特点,了解中国哲学史上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派、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把握中国哲学演化发展的的脉络和原因。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哲学遗产的基础上,进而思考现代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前景,极力为中国哲学既彰显其时代性又坚守其民族性提供理论参照。
课程的教学任务
通过中国哲学史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并通过对中国哲学基本内容的把握。
通过中国哲学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涵、演化脉络和精神特质。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拓宽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理论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与精神境界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理论思维的训练与提高,并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3.使学生能运用中国哲学史中的基本理论和思维,独立地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孔子的哲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名思想;仁学思想。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授 课 内 容]
正名思想
一、正名的标准是“礼”
二、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
三、孔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补充
四、孔子为了复兴周礼提出“仁”
仁学思想
一、仁者爱人
二、克己复礼为仁
三、恭、宽、信、敏、惠
四、孝悌
中庸之道
一、中庸是一种至高的德行,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之一
二、中庸是处世做事的最佳标准和尺度
三、强调中庸的灵活原则,完全服从于他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
第二章 老子的哲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者动之道;无为而治的社会历史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 以“道”为本的天道观
一、以无为道
二、道生万物
第二节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一、“反者道之动”
二、弱者道之用
第三节 无为而治的社会历史观
一、无为而治
二、“小国寡民”
第三章 墨子的哲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墨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兼爱”的社会历史观;“三表法”与“察类明故”的认识论 。
第一节 “兼爱”的社会历史观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贵义”即“利人”
第二节 “天志”“非命”的天人观
一、“天志”、“明鬼”、“非命”
二、天志明鬼与非命的矛盾
三、天志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 “三表法”与“察类明故”的认识论
一、去情就理
二、取实予名
三、察类明故
四、言必立仪
第四章 庄子的哲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齐物论;逍遥游思想 。
第一节 道论与天论
一、“物物者非物”,道也
二、“道”的自本自根性
三、道自然无为
第二节 齐物论
一、齐是非
二、齐万物
第三节 逍遥游与无待境界
一、不自由的根源
二、自由的理想
三、实现自由的方法
第五章 荀子的哲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荀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化性起伪”的人性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 “明于天人之分”的天人观
一、天道自然的思想
二、“天行有常”的思想
三、“天人相分”的思想
四、“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第二节 “化性起伪”的人性观
一、人性性恶论
二、“明分使群”
第六章 韩非的哲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韩非子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法、术、势统一的法治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读原著、写读书报告为辅。
第一节 法、术、势统一的法治观
一、法、术、势各有其用
二、法、术、势相互为用
第二节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
一、“世异则事异”
二、“当今争于气力”
第三节 “道理相应”的自然观
一、道乃万理之所稽
二、理定而物可得道
第七章 董仲舒的体系建构与儒学的经学化神学化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董仲舒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性三品说。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读原著为辅。
第一节 “大一统”的政治理论
一、“尊君”
二、“更化”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一、天人同构论
二、自然现象拟人化
三、社会关系神秘化
四、天人感应
第三节 “事各顺于名”的认识论
一、“凡物必有合”
二、“天道不二”
三、“三统”“三正”
四、“天道不变”
第四节 历史观和性三品说
一、性仁情贪
二、性善论
三、性三品说
第八章 王充的哲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王充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读原著、写读书报告为辅。
第一节 元气自然的宇宙论
一、元气论
二、对“天”的还原
三、对“人”的还原
第二节 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一、“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二、“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三、明于有效、定于有证
第九章 张载的哲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张载的哲学思想、特点,明确他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第一节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一、“太虚即气”
二、对佛老的批判
第二节 天、道、神、化的宇宙观
一、“天”与“道”
二、“一故神,两故化”
第三节 德性所知的修养论
一、“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
二、“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三、“尽心则知性知天”
第十章 朱熹的哲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朱熹的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本气末的理气论;朱熹的知行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读原著为辅。
第一节 理本气末的理气论
一、理气不离不杂
二、理先气后
三、理一分殊
第二节 理欲观与心性论
一、天理与人欲
二、心统性情
第三节 修养论与知行观
一、主敬涵养
二、格物穷理
三、力行致知
第十一章 孔夫之的哲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孔夫之的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日生日成的人性论;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第一节 气化日新的宇宙本体论
一、气-诚-实有
二、理气相依
三、道不离器
第二节 日生日成的人性论
一、“性日生日成”
二、天理寓于人欲之中
第三节 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一、理势合一
二、依人建极
撰稿人:刘静 审核人:常桂祥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