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A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课程编码: 23402120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 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教材: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华书局,2012年
3.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三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
5.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6.俞祖华、王国洪:《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
7.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涵和历史局限等问题。研究依托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国体与政体的态度;二是治国思想与方针;三是各阶级阶层的社会理想。通过学习,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及其发展规律,并从整体上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为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贡献智慧。
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把握中国政治思想史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分期、各个时代的内容、不同时期的思想史比较、不同政治思想的比较、每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评价、不同时期政治思想的侧重、中西方政治思想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提出问题和要读的书目。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和上课提问相结合。让学生参加参加课程小组发言(以组或者以宿舍为单位、同一单位成绩一样);
课程考核:
1、一次考试(期末);
2、考勤;
3、评论政治观点(注意学术诚信和剽窃);
4、课堂表现(按时上课、积极发言)。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中国神权政治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神权政治是神权与政权合为一体,借用神或宗教的名义进行的政治统治。神权政治思想即是用神意来论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否的思想。尽管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但是统治阶级从没有放弃神意光环,因而,神权政治思想一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中国古代的神权政治,有其鲜明的理论表现形态,即把人间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一概说成超自然超人间的“天意”或“天命”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神学的思维来思考政治的合法性
[授 课 方 法]讲授
[授 课 内 容]
巫觋文化
中国神权政治思想评说
巫觋文化与神权政治思想对个人的启示
商代的祖先崇拜与王权观念
商代占卜活动及其政治意义
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神灵观念
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观念
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
商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
周公“敬天保民”与“明德慎罚”思想
第二章:儒家政治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界在春秋战国以前,尚在神权时代,从春秋战国以后渐入人文时代。从此奠定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基本品格。儒家思想又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平易务实,主张多务求有裨实用,不好为幽深玄远的思辨。而儒家思想的主体实际上又是它的政治思想。这也是中国思想的一个特点。诚如史家司马谈所言:“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从这个意义上讲,欲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儒家思想,而欲了解儒家思想,又不能不了解其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儒家思想为何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孔子“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1、“天下有道”是孔子的政治理想
2、《论语》与“天下有道”的思想论述
“仁”与修身
1、“仁”及“仁”的重要性
2、士人修养的形成
3、士人与政治的关系
“礼”与德政教化
1、“礼”及“礼”的重要性
2、“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3、孔子对民生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法家政治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二者的合力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制度创新,于是主张“建法立制,富国强兵”的法家应运而生。从春秋争霸到秦并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说就政治层面而言,远较其他各家的影响大。随着秦国的覆灭以及汉武帝尊儒以后,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家学派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法家的历史命运之所以有悲剧的结局,是因为他们把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椎到了极端,不相信道德的功能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即“人治”合理的一面);更主要的是他们不懂文武张弛的道理,也不明白战时政策在天下一统之后要即时转变的道理,即他们不懂攻守异术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地严刑峻法,企图把战时的权宜之策持久化,从而造成了民不堪命,揭竿造反。
[教学重点与难点]法学思想与儒家的合流与长期存在
[授 课 方 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商鞅的法治思想
任性好利说
“利出一孔”与奖励耕战
法治主张
韩非子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
历史观与人性论
君主至上的观念
法术势兼用的政治主张
李斯的极端专制思想
文化专制思想
“督责之术”与帝王专权思想
第四章:道家政治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在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道家学者的共同思路都是由体验自然和宇宙之道开始的,进而将其推衍至社会与人类。老子的思想大体上的来源是古代史官对”天道”变化的体验,文化贵族对“世道”崩坏的反思,以及楚人对于“人道”永恒之追索。老子等道者其实是在寻求秩序,只不过他们在寻求秩序时,依据的是史官更熟稔的宇宙秩序即“天道”及更易理想化的古代付界“上古”,他们把“大道”推衍到世道与人道,更因为对“无序”的激愤而以“上古”对抗“当下”,还由于对社会、理性、文化的失望和恐惧而注意到了个体生命的价值,他们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教学重点与难点]道家思想为何消弭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子的“道”论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庄子的政治思想
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社会批判精神
君道无为的思想主张
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的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
黄老思想的后世影响
第五章:佛家的政治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了解佛教文化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悠远的传承与发展中,佛教及其佛学思想在中国政治社会的历史舞台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自历史的视角观之,在中国思想和政治的发展和流变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教学重点与难点]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佛家的教义与社会稳定
佛教的产生与其教义
佛教与社会稳定
佛家与政权关系梳理
佛教的政治理想与社会理想
佛教与政权关系的历史资料梳理
宗教与政权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
宗教对政权的依附
政权对宗教的打击与拉拢
第六章:宋理明学与政治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自元代起,程、朱理学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影响直至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动不限于儒学的故乡,还牵涉到受儒学影响的东亚诸国;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学与儒学的关系
二程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1、“天理”观
2、王道理想与仁政主张
3、“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4、“仁义未尝不利”思想
朱熹以得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为政以德”的仁政观
3、“仁义为先”与理欲之辩
4、改良积弊的治理观
陈亮、叶适以功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陈亮的功利思想
叶适“以利于人”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明清的政治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十六七世纪的中国正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从16世纪中叶起,中国社会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的缓慢过程中。明朝后期,城市手工业的规模逐步扩展,货币用银趋于普遍,金钱货币关系日益重要,城市商业与外贸商业繁荣发展,财产集中和阶级分化的情况也与日俱增,这些都说明了社会中商品经济关系的扩展。而伴随着经济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市民文化繁盛,反矿官、反税监斗争等市民运动不断。在这种历史的变革关头,思想界也相应的产生新的特征,出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潮,涌现出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为代表的政治思想界的启蒙者。他们在着述中反对专制制度,倡导自治和自由精神,认同人民利益,认同商品经济,其政治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最珍贵的思想资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批判思想与传统儒学的论战的核心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王阳明的政治思想
1、“心即理”与“致良知”
2、“明德亲民”的德治思想
3、地方治理主张
黄宗羲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1、“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
2、“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
3、“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
4、变法救世的政治措施
王夫子以“天下为公”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理气、道器说
“天下公”的思想
“以宽养民”的民本思想
第八章:近代中国改良思潮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任何一种政治体系要想持续下去,就必须使该政治体系保持一种开放性,不断地调整与更新政治体系的部分机构与功能,这是增强政治体系适应性与生存能力的需要。在不影响政治体系的根本权力结构以及不改变政治体系根本的权力运行规则的情况下,根据社会利益矛盾及其状况对政治体系、政治关系进行有计划与有步骤的调整与改进即是政治改良。广义的政治改良即是政治改革。政治改良是任何一个政治体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经济上讲,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结构的变化,那些获取了更多资源与拥有更多影响力的人必定会要求对现有的政治权力关系与利益分配结构进行改革,从而使自己获得与自己的影响力相均衡的政治发言权。如果现有的政治权力结构拒绝这些要求,这些要求就会构成对政治体系的威胁。另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合法性的要求。如果国家对那些在经济利益博弈中失败的人不给予相应的政治关怀,他们也可能对现有的政治体系构成挑战。
[教学重点与难点]改良与革命思想的异同
鸦片战争时期的改良思想
龚自珍的“自改革”思想
林则徐的“经世”思想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洋务运动时期的改良思想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
张之洞的政治思想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严复的政治思想
撰稿人:梁栋 审核人:代洪亮
上一:关于受理2016-2017学年秋季(第一)学期通识选修课 “教师新开课程申请”及“课程任课资格申请”的通知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